中华打工五千年,古人的班味是什么味?

中华打工五千年,古人的班味是什么味?

  ■古代也有「营销号」媒体人(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代人生活丰富多彩,除了物质享受外,他们还格外注重精神世界的富足,“看报”就是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追求。   宋代的报纸有两种:一种是官方刊发的朝报(邸报),内容主要是文书告示;另一种是民...

sansa2025 奢侈品库 2025-08-15 8

  ■古代也有「营销号」媒体人

中华打工五千年,古人的班味是什么味?
(图片源网络,侵删)

  宋代人生活丰富多彩,除了物质享受外,他们还格外注重精神世界的富足,“看报”就是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追求。

  宋代的报纸有两种:一种是官方刊发的朝报(邸报),内容主要是文书告示;另一种是民间自办的小报,主要写一些官场趣闻和坊间逸事,主打的就是娱乐性和独家报道,颇有些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营销号自媒体”。

中华打工五千年,古人的班味是什么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电视剧《梦华录》中的邸报

  据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而民间的小报,为了提高销量,往往会雇用多名记者,并进行细致的分工:

  “内探”,专门负责打探皇帝和嫔妃的爱情故事;

  “省探”,专门负责打探各级官员的八卦消息;

  “衙探”,专门跑各处衙门、监狱,打探罪案的进展情况。

  为了博眼球,有些无良的小报记者还会发布一些不实的花边八卦。一代教育大家朱熹就曾深受其苦,一家小报曾刊发老先生私人生活不检点的绯闻。

  《显微镜下的大明》看报八卦

  《清平乐》中宋仁宗体察民间小报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南宋朝廷曾全面禁止小报发行,并规定凡是私下看小报的人,流放500里,告发别人看小报的人,赏钱200贯。但依然抵不住民间的娱乐精神,一直到南宋朝廷灭亡时,小报依然在民间畅销不衰。

  ■ 古代「代打小哥」

  明万历年间,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打行”,里面的员工叫作“打手”,也叫“青手”。

  这一行的主营业务不只是替人打人,还替人挨打。明后期,很多农民没钱缴纳赋税,就要被官吏抓去打板子,只要他们肯出钱,打手们就会顶替他们去挨打。

  《梦华录》中池衙内和打手们

  随着社会法制安全逐渐完善,这两种业务并不会天天都有,为了保证营收,打行的业务逐渐拓展到了其他日常生活领域。比如谁家的鸡跑丢了找不到了,可以花钱找打手们去帮着找鸡;再比如哪条街上有恶狗挡道,也可以雇佣打手前去把狗赶走。

  清·谢遂《仿宋院本金陵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类工作就像我们如今的闪送代买、跑腿代办等服务,只要花点小钱,就可以把事情交给他们来帮忙完成。

  ■ 古代消防员

  从古至今,火灾都被视为民生重大事故。《周礼》记载,周朝就已经设有管理火政的官员。北宋时,我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消防机构——潜火队,不仅负责灭火,还要负责观火情、报火警。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东京(今河南开封)城中每隔二三百步就会设置一处军巡铺,以兵卒三五人为一组,发现火情随时扑灭。

  朝廷还在城内高处筑有望火楼,由专人昼夜轮班观望,一旦发现火情,就要迅速报警。白天以旗帜为号,指示方向,夜间以灯为号。看到信号,消防队员们就要在第一时间奔向火灾现场去灭火。

  元明·佚名《西湖清趣图》(局部)

  图中左上方所绘高台是杭州“钱塘隅”的望火楼

  潜火队员在赶往火灾现场时,还享有一些特权,如路上遇到高官的轿子,可不必避路让道。

  灭火时,消防人员也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驱散群众,有的负责抢救伤员,有的负责运水灭火,灭起火来也是相当的高效。

  古代灭火工具

  人力唧筒“飞龙” 清代 现藏中国消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