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这大概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中国式浪漫”

怎么说呢,这大概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中国式浪漫”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要说刚刚过去的周末,关注度最高的话题,那自然非“着陆巡视器祝融”成功登陆火星莫属了。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在飞行近十个月之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着陆于火星,目前全世界...

sansa2025 商家业务 2025-09-16 19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要说刚刚过去的周末,关注度最高的话题,那自然非“着陆巡视器祝融”成功登陆火星莫属了。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在飞行近十个月之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着陆于火星,目前全世界已进行的21次火星着陆任务中只有9次成功,难度系数极高!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民族自豪感🈶️!

   

  祝融号火星车

  除了为航空航天事业巨大成就而骄傲,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之后,火星车的名字「祝融」背后的故事也掀起了大家的热议。

   

  祝融,根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最早它是上古时期炎帝的第五代孙,“祝”本意是祈愿、“融”代表明亮。

   

  初期被用作“春夏秋冬”四官中“夏”官的官名,因为夏天是四季中光明最多的季节,后来帝喾时又任“火正之官”,被尊为最早的火神,祈愿它能够召集天地之光明,造福黎民百姓。

   

  远古神话典故中,祝融传下火种,教授给了人类使用火种的办法,帮助人类熟练应用火。

   

  21世纪的今天,上古时期的火神祝融,在象征着未来的航空航天事业里,又被用作我国第一个成功登陆火星的着陆巡视器火星车之名。

  

  祝融

  首辆火星车

  不仅名字沉淀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想象,寓意更是饱含深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继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深刻寓意与巧妙设想,有种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之感,让人情不自禁感叹一句,恐怕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理的「中国式浪漫」。

   

  航天事业里的

  中国式浪漫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总是浪漫与智慧并存。

  不只是「祝融」,很多航天器命名的背后,都闪烁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光芒。

   

  搭载火星车祝融的火星探测器,被命名为「天问」,这名字其实是来自于屈原的长诗《天问》。

   

  在这首四字长诗中,屈原一共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向天发问,而其中很多问题都是关于宇宙来源的思考。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置陈?)

  两千多年前,屈原向天大胆发问,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问到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做出超越时代的思考。

  今天,我们火星探测器被命名为「天问」,带着古人的未解之问与今人对宇宙的执着探索,登陆上了这个目前科考结果中生存环境最适合人类的行星。

  天问一号探测器

  拍摄的南半球火星

  侧身影像

  天问一号探测器

  拍摄的北半球火星

  侧身影像

  

   

  天问,像是千年前的追问,伴着洪荒中走出神话照进现实,一斧子劈开星空与未来。

   

  我国最早的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这个相信大家都知道。

   

  “嫦娥奔月”,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神话典故,它不仅仅是爱情的神话,也描述了最早时期古人对月球与星辰的崇拜与向往。

   

  嫦娥工程中,探测月球车叫「玉兔」,玉兔号月球基地叫「广寒宫」。

   

  相较于神话里守护嫦娥的玉兔,如今现实里真正登上月球的“玉兔”,真的成为看过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了。

  

  玉兔|月球车

  对应探月嫦娥,太阳监测计划叫「夸父计划」。

  这个很好懂,源自“夸父逐日”的神话典故,引用古时人们对太阳的好奇与向往。

  嫦娥四号月背探测器发射成功,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而为了嫦娥四号保持与地球正常通讯与数据传输,两者之间还有一颗中继星提供通讯支持。

   

  这颗中继星的名字也十分有趣,被命名为「鹊桥」。

  不仅让大众从名字中就能直观感受到中继星的作用,词汇背后还饱含着浪漫的诗意与好愿景。

   

  嫦娥四号

  中继星“鹊桥”

  拍摄地月合影

  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被命名为「鸿雁」,这是源自成语“鸿雁传书”。

   

  鸿雁传信、永不失联,表达“沟通连接万物、全球永不失联”的美好愿景。

   

  卫星定位系统被称作「北斗」。

  古时人们用北斗七星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而现在用“北斗”来进行卫星定位,简直是恰如其分。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名字也很有趣,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号」。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悟空号」

  领悟、探索太空

  

  之所以用大圣同款名字命名,一是借用孙悟空“火眼金睛”的同款寓意,希望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无垠宇宙中能够观测到更广阔范围的暗物质。

  另外一点是应用“悟空”词汇的本意,让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带着人类一起“领悟、探索太空”。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墨子不仅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大思想家,他还是一位古代科学家。

   

  历史上,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这个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21世纪的科学家们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命名,来向墨子致敬。

  

  2016/08/16|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上天

  还有太空空间站被叫作「天宫」。

  而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区则被命名为「问天阁」。

  两者放在一起,听上去颇有种赛神仙般的潇洒自在与快活。

   

  中国科学家的浪漫远不只航空航天。

   

  我国装备的第一种自主研发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被命名为「鹰击」。

   

  名字源自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著名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而这首词的下一句则是更加磅礴有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自主研发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被用「鲲鹏」命名,上古神鸟。

  「鲲鹏」展翅

     翱翔    蓝天

  鲲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出现的神兽,是奇大无比的两种生物。

  庄子的《逍遥游》中曾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鲲鹏来命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让人能直观感受到运输机的特点,巨大无比、力大无穷。

  能上天能入地也能下海,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叫作「蛟龙」。

  取自成语“蛟龙入海”,让中国人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

  

  蛟龙

  深海载人潜水器

  我国科学家南海深海科考发现的两座古热液区,叫作「南溟」与「楼兰」。

  一个取自《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一个取自王昌龄的诗词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两个名字,满载着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壮志与豪情。

  “

  未来领域里每一个崭新的名字

  都对应着一个可追溯的东方古代典故

  我们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回头看

  记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曾在节目中分享说:“嫦娥五号每次从月球采样一部分土壤回到地球,一部分放在首都北京,一部分放在湖南。”

  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会选择湖南作为月壤异地灾备点,吴伟仁院士解释说:“毛主席曾说要‘上九天揽月’,现在我们实现了九天揽月,可以告慰毛主席了。”

  

  就像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一遍遍解释说为什么灾难来临时,中国的科幻电影一定要带着地球一起流浪。

   

  “中国人有很深的家园和故土情怀,在危机出现的时候会用生命去捍卫家园和土地。”

  “正是这个原因,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才会选择要带着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地球一起逃离。

  所以‘带着地球去流浪’是真正中国的科幻故事,拥有中国科幻的精神内核。”

  

  过去的神话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神话又将是未来新的现实。

  现代中国人用命名的方式,与渴望探索宇宙的古人遥相呼应。

  每一个名字都跨越着漫漫历史长河而来,有着只手摘星辰的豪情,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用文化的方式刻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上。

  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也是中国这样持续不断的文明才能做到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