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ddy
是如何炼成的?

一般来说这种Daddy年纪会大一些,但这不等于恋老,和《洛丽塔》这种男性视角下的恋童更没关系。
它最重要的,是强大又温柔的特质。形成这种特质,其实是有些心理学依据的。
荣格是最早观察到人类心理上雌雄同体现象的心理学家。他提出:
男性潜意识里存在一个阴柔的女性原型意象,叫阿尼玛。女性潜意识里也同样有一个男性原型意象,叫阿尼姆斯。
阿尼玛的阴性能量,一方面是类似于母爱的存在,有“照顾、连接”的能力。在生活经历中,通过与阿尼玛的对话,男性能够整合潜意识与意识,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成熟的人,学会与感觉、情绪连接,活得有弹性、温柔、慈爱、有同理心。
演员 杰瑞米·艾恩斯(Jeremy John Irons)
而没有学会整合的人,与内在的阿尼玛分割,会比较麻木和僵化,无法理解抽象和感觉层面的东西。
童话、神话常常是人类文化共同潜意识的体现,《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一书也通过分析10余篇童话,来展现男性心理整合的历程。它发现:
大多数男性在青年时代都对荣耀与成功趋之若鹜,而压抑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拒绝理解和共情。越功成名就的男性越容易遭遇这样的危机,这也是中年危机的一部分。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需要学习女性身上的阴性特质,学会移情,学会表达情感、对亲密关系敏感,直面自己的恐惧和需要。最终整合意识和潜意识,发展出完满的“自性”——self,而不是ego、自大。
这也是我看《再见爱人》最大的感受,为什么女性总是在寻找爱、关心、理解?而她们面对自己的丈夫,却总像撞上了一堵墙。因为这些男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失,反而瞧不上这些特质。
许鞍华导演的《男人四十》中,作为语文老师的男主角,在崇尚工具理性的香港主流社会受挫,在影片后半段的自白信中,他坦白自己是在与妻子、儿子的关系中,找到了存在的真实感。
电影《男人四十》
回到浪漫爱情故事中,Daddy型男主角具备同理心、理解力和情感支持,也正是这种整合完成的体现。Daddy型男主的温柔形象,反映出社会文化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义,以及观众对更完整人格的喜爱。
#
全新的Mommy
一点也不输Daddy!
要说同理心、共情能力、直觉和包容,女性自己就有啊,为什么非要通过异性来获得呢?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中提到,女性内心深处渴望来自母亲的无条件爱。然而,隐秘的厌女情绪,导致作为无条件爱象征的母亲被贬低,这种情感需求被转移和投射到浪漫小说中的男性角色身上,构建出理想化的爱与接纳的想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Daddy的人设受人喜爱。但如今这个结论可以改写了,Daddy作为一种健康人格值得喜爱,但新的Mommy是与之同等的一种人格。
长久以来,妈妈的影视形象是苦难的付出者、是父权代言人、是原生家庭伤痛的代名词。这些妈妈要么是蜷缩在家庭中,没有向外获取权力地位的可能性;要么是被父权同化,失去共情力和同理心。
后者是潜意识里的阿尼玛斯控制过多,表现出控制欲强、过度信任权威、崇拜理性和逻辑。而前者是发展不足,陷在关系和情感中,背负他人的期望,自我牺牲。
如今的Mommy,则是这两股力量的结合体。既能向客观世界探索、求证、获取,又没有失去本身情感和直觉的部分,整合了内心的刚柔两面。这不是要求妈妈既主内又主外,而是一种内心的完美,根据各自不同的阿姆尼斯发现更多选择。
像《好东西》里的王铁梅这种Mommy,就真的是“雌雄同体”。在宋佳最近的采访中,她说被叫妈妈,意味着安全感。
对,这种安全感,同样也是Daddy的词中之义啊!即——既能在现实世界获取物质和权力,更重要的,是还保有女性的情感天赋!投射在男性身上的那部分“母爱渴望”,终于也回到了母亲自己身上。
研究童话的书《他和她》中说:
男人的英雄之旅终点是找到城堡,而女性生来就在城堡,她们常常在内部关系中,被分散注意力、消耗感情,迷失自己,忘记要做什么。
而新的Mommy,在与父权缠斗多年后,终于能够与自己潜意识里的力量连接,释放自信和决断,与外部世界交手。
就像刘晓庆所说,学会借力和共生,万物皆为我所用,将女性的同理心、连接能力,发挥到外部去。
“中女”“铁血老太”型角色也是这样,越活越明白,越活越大胆,与年轻女孩在糖衣炮弹、警告规训下的样子完全不同。
#
Mommy的爱和同理心
才是超能力!
与内心的阿尼姆斯整合好关系,不意味着要“表现得像个男人”。过去,在许多女性的经验里,男性代表逻辑、知识、权力。女人在社会上没办法得到,但在潜意识里会认同这些。这可能会导致她们总想掩饰自卑、抗拒失权,或是变得喜欢讲逻辑和大道理,变得刻板、麻木。而Mommy所代表的新新物种,不会失去女性本身的特性。
就像《超异能族》中,韩孝周饰演的单亲妈妈李美贤所说——如果没有同理心,超能力又有什么用?剧中李美贤是拥有超强五感能力的特工,但她发现这些超能力并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所以她拼死也要隐瞒儿子那“开心起来就会飞”的超能力,妈妈给儿子的人生经验便是:爱与同理心才是超能力,为钢筋水泥的父权政治抹上了一层温暖色彩。
电视剧《超异能族》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
而像李娟笔下草原上的妈妈,也像拥有魔法一样,总是出其不意地解决生活难题,安全感十足,同时,她又有一颗追逐爱的、追逐自由的灵魂。
其实女性本身就拥有那些一直向外界苦苦寻求的东西。只是我们需要拨云见日,发现自己的天生完整。
比如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银幕上当之无愧的Mommy,她的影迷将她难以定义的魅力总结为太Human了。她似乎从未受到过规训,在13岁时拍摄的《黑巷少女》中,就展现了一个坚毅小女孩如何对抗危险的父权社会。
而在后来的《沉默的羔羊》中,Starling警官依然是孤身一人在男权社会突围。她有优秀的体能,有细腻、敏锐、高直觉的特质;她有高出常人的敏感和慈悲,体现在对受害女性的同情,还有与上司为博取版面和荣誉截然不同的正义感。
电影《黑巷少女》
电影《沉默的羔羊》
这些例子,就是想说明:在浪漫剧两性关系之外,这样的进阶人格大概才是吸引观众的恒久魅力。
分析Daddy和Mommy两个戏称,最终还是借他人之镜照见自己,整合自己潜意识的力量,走向自我的完满。
此外这两个称呼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些年经济环境造成的人们心理上安全感缺失。借此了解自己内心的缺失并补充它,可能才是我们真正能做的。如果什么也做不了,有个精神寄托也是好事。
美剧《老友记》*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