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价之宝》是张译参与出品的院线新片,由张大鹏执导,张译领衔主演,他习惯把自己的角色石振邦叫成“石头”。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东北,包括张译在内,剧组成员多来自东北,大家为这部影片耕耘了三年。

“石头”原本是工厂职工,下岗后和工友杨武合开了一家五金店。恰逢国企改制,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平时作风张扬莽撞的石头经营买卖的同时忙于讨债。结果债没讨到,一线怜悯,导致他被迫替欠债人养起了孩子。小女孩芊芊,可爱又倔强,透着一股灵气,像极了她那被欠债后失踪的丈夫逼得走投无路的母亲。一个大活人,哪能是“抵押物”呢?石头到底不是个狠人,被父母抛下的芊芊,被妻子放弃、被时代甩开的他自己,半路“父女”,相依为命。
电影《无价之宝》剧照“东北人怕什么呢?不怕吵架,就怕突然对方道歉,心里这一软,整不会了。”石头虽然又臭又硬,但毕竟不是一块寒冰,比热容小,一点真诚就能把石头烘烤得火热。张译说,吃软不吃硬,是东北人的常态。被钱难倒也不趴下,见天儿就开始耍帅不服输的石头,一与人情这把软刀子相接,骨子里的浪漫就藏不住了。《无价之宝》里的石头平日里对孩子呼三喝四,该买小裙子、小玩具了,也得抠出仅有的一点钱来把事办了。孩子要上学,石头和兄弟跑遍县城办手续、找关系。孩子要学英语,石头买不起教材,凭自个儿脑子里那点残破的汉语拼音,一点点把教材誊抄了一遍。

电影《无价之宝》剧照抄教材这一段,是张译的亲身经历。小时候的张译比较调皮,“特别不懂事”,看着周围同学渐渐都有了新奇的玩意儿,他也跟父母闹着要买这买那。那时候有人下海经商,同学里面有人买山地车,买旅游鞋,隔天谁又戴着一种崭新的棉帽子来上学。“我就跟家里念叨,为什么你们不可以买?”张译垂眼注视自己的脚尖,说到此处显然还对父母抱有歉意,“我故意弄丢自行车,嫌家里自行车又丑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