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人而言,《周易》都是这个色儿的……
看《周易》的人都是这个色儿的……
然而,《周易》研究学者温海明指出,《周易》从成书开始,就是一部破除迷信的著作,是中国上古文化脱离巫术和鬼神崇拜,走向人文理性的伟大著作。无论是卦爻的推演,还是卦爻辞的书写和诠释过程,都体现出人的精神和意志是世间变化之主宰的主导思想。所以可以说,《周易》基本没有迷信的成分,没有对超越世间之天神的执迷不悟和盲目信仰,也否定被外在力量迷惑和轻易信从超自然力的倾向。
气永远在运动变化,人所理解的阴阳观念,也随着时间时刻变化,体现在每天从早晨到中午阳气生长,阴气消退;从中午到夜里阴气生长,阳气消退周而复始的过程之中。同理,从冬天到夏天,阳气生长,阴气消退;从夏天到冬天,阴气生长,阳气消退,阴阳之气体现在天时和天地之间气息时刻不停的变化流转当中。在这个意义上说,气一元论和变动的阴阳观,可以说分分秒秒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古代农业社会当中,人们按照天时流逝的特点,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播种和收割,进而安排相应的社会生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从地理空间上,古人选择合适的地点埋葬先祖,建设合适的阳宅来居住,都是因为要选择生气汇聚之处以利于生养自己的生命,促进事业的发展。因此,历代阴阳宅建筑基本都遵从《周易》当中的八卦数理与方位等来修建。
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温海明多年研究《周易》,致力于揭示人天之意作为沟通人与天、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核心,提出“意本论”,认为“意”既是世界之本,也是哲学宇宙论的基础。人类通过“意”结合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意”是内在于世界,并高于世界的存在,并且贯通世界万物本相的本体性存在。
这本书致力于揭示《周易》意本论在形上学层面的“意”图式,将“意”之心(意)物融通之境基于先后天八卦图式作全新建构,进而把意本形上学先行结构通过对卦爻辞的哲学诠释建立起来。《周易明意》有先天八论:生-能-向-缘-识-行-量-境,分论意向本于先天的八个维度;并对应于后天八论:缘-识-向-境-能-生-行-量,分造八维度之意而能运世之化。“意”本“立日心”,立天地日月之心,或为“心之音”。可见“意”自带强大的本体论意味。而日月之心之音,本来心意通天,真诚无妄,正是人修持心意,接通天机的理想状态。人天之意通于诸经之“意”,通于自然天地,仁爱世人,达于心意通天之中道,涵摄佛家空有,道教统摄心神诸说,可融贯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