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应用助力数字福建创新发展总体方案

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生态大会召开 构建全要素融合产业新标杆

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生态大会召开 构建全要素融合产业新标杆

wanwei2025 wanwei2025
8
2025-06-28
  东南网6月18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文/图)今日,以“星链生态 智启苍穹”为主题的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生态大会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召开。      卫星数据交易平台上线   本次大会由福建省数据管理局指导,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大学、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组委会办公室、福建省卫星数据开发有限公司、莆田市数字集团有限公司、福信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天丝路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大会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及生态伙伴,共商卫星应用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现场同步开启线上直播,数万云端观众共同见证这一盛况。   政策引领深化产研协同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大会开幕致辞中,福建省数据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民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亲自擘画和部署航天强国目标。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数字福建25周年为卫星应用等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指出,我们正紧紧依托福建独特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卫星应用产业。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构建开放协同的卫星应用产业生态,为福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动能新引擎。   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亲议作为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链主”试点单位代表,提出将以“生态构建者”角色引领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推动空天大数据的资产化、价值化、市场化迈上新台阶。国家杰青、福州大学副校长卢孝强表示,福大将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与产业赋能,助力构建更加繁荣的卫星应用生态。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新飞则表示,集团将始终牢记国企使命担当,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与各界携手共进,持续推动卫星数据要素的有序流通与创新应用,加快推动一批标杆性应用场景落地见效,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和"数字中国"战略实施注入强劲动能。   随后,数字福建专家委卫星应用专家组正式成立。该专家组由行业顶尖智库组成,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与技术支撑。紧接着,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卫星数据”专区正式上线,该专区由福建省卫星数据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打造,旨在打通卫星数据从采集、处理到多产业应用的全链条通路,标志着我省在卫星数据要素市场化、合规化、安全化流通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百企集聚构建生态矩阵 驱动产业升级引擎   大会集聚100家来自卫星数据全产业链的企业与科研机构,以“星链聚合“之势完成现场签约,正式成立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联盟,成为大会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环节。联盟成员包括鹭江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福信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天丝路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中煤航测遥感集团等央企,福建省卫星数据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省数据流通控股有限公司等省属国企和漳州信息产业集团、莆田市数字集团有限公司等市属国企,还涵盖中信证券、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更聚合众多民营企业,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企业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政产学研用金服”全要素融合的生态体系。其中既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跨区域企业,也有扎根福建的本土单位,实现了不同所有制主体的有机聚合,全面覆盖卫星应用产业各环节。   首批签约的“近海海洋遥感应用中心”项目,由鹭江创新实验室、福建省卫星数据开发有限公司、漳州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聚焦海洋遥感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赋能“海上福建”高质量发展;“省外大学校友会联合会与金融服务机构”签约则推动82所省外高校智力资源与科技金融资本对接,为“卫星+”企业注入发展活水。值得关注的是,第九批签约单位特别涵盖媒体、法律、金融等服务机构,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周期配套支持。此外,10家跨区域单位通过直播连线方式线上签约,进一步拓展了联盟的全国化布局。   院士专家激活智库动能 共绘前沿创新蓝图   大会依托智库,卫星应用领域的顶尖专家与行业翘楚共话发展。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顾行发展开《低纬度遥感卫星星座设计与价值实现》主题分享,解码热带地区空天观测战略布局;国家杰青卢孝强教授聚焦“新一代半导体基极紫外光电探测芯片关键技术”,从芯片底层突破延伸至高光谱成像应用;武汉大学叶世榕教授阐释“北斗时空基准服务技术”如何为万物互联标注“时空坐标”;福建师范大学吴怡教授则展示“天空地海协同网络”在渔船安全与应急救助中的数字孪生应用。    案例分享环节,维智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陶闯以“时空人工智能”为核心,分享城市治理与智慧交通落地实践;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乔振民展示遥感大模型如何让卫星图像实现“...
聚焦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生态大会:接“天”连“地”,深度求索

聚焦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生态大会:接“天”连“地”,深度求索

wanwei2025 wanwei2025
8
2025-06-27
  东南网6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在前往诗和远方的路上,为旅行者精准定位,指明方向;在辽阔的海域,打通连接陆地的媒介,打破信息孤岛;在风云变幻中,捕捉地球的脉动,预测气象万千变化……当我们仰望星空,人造卫星与自然天体共同点亮璀璨银河;当我们俯视大地,空天技术早已悄然融入日常生活,重新定义千行百业的坐标和方位。   18日,由福建省数据管理局指导,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大学、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生态大会在福州举行。政产学研用金多方力量共同踏上问天之旅,深度求索卫星应用产业如何接“天”连“地”,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卫星的应用仅受限于我们的想象力”   “北斗的应用仅受限于我们的想象力。”在主旨分享环节,武汉大学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叶世榕,援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的这句话,描绘了北斗导航卫星应用的星辰大海。   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整个卫星应用领域。以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为起点,我国航天卫星事业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逐渐从国防军事领域走向千家万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建立深度链接。   卫星可以带你追“泪”。每年春夏时节,平潭岛的“蓝眼泪”奇观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夜光藻发光现象,受到海洋、生物、气象等多重因素影响,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总有人追“泪”无果,败兴而归。而今,依托遥感卫星捕捉的气象、藻类叶绿素变化等数据,福建省卫星数据开发有限公司帮助当地构建了一套“蓝眼泪”概率预报模型,为追“泪”者提供参考。   这只是卫星技术纷繁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   “依托庞大的卫星数量,可以实现全球覆盖、高频重访、快速响应等应用需求,拓展卫星应用的场景,加速卫星商业化落地。”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顾行发说,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边缘,卫星应用正从特定市场走向无处不在,为社会和众多行业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   拥抱时代,抢抓机遇,福建正加速布局卫星应用产业。   “福建依山傍海,地理地貌景观丰富,在海洋渔业、自然资源等方面对卫星应用需求旺盛。”福建省数据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民杰说,福建紧紧依托独特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卫星应用产业。   发布《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打造“海丝”“安溪铁观音”“天卫”等系列卫星星座,上线福建省卫星数据开发服务平台……近年来,福建强化顶层设计,夯实基础底座,持续推进空天技术在海洋监测、应急管理、生态治理、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初步形成“卫星+”融合应用生态。   过去,对于渔民来说,出海后很难保持通信畅通。如今,福建渔民借助卫星通信服务,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也可以与家人、客户畅联无阻。他们还可以通过高带宽网络实现海上直播带货,第一时间把渔获卖向千家万户。   “我们通过为大中型海洋渔船配备船载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船载AI智能终端、驾驶室摄像头、前后甲板摄像头等设备,构建海洋信息感知和传输网络系统。”生态大会现场,福建海天丝路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副总监陈彦分享了高通量卫星互联网赋能智慧海洋建设案例。除了海上通信,这套系统还能为船舶航行、渔业生产、应急救援、执法监管等提供保障与支撑。   卫星应用产业化加速推进   生态大会上,来自不同应用领域的嘉宾分享了卫星应用产业最新动态。   武汉大学客座教授、维智科技董事长陶闯勾勒了未来城市的样子。他的团队依托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数实融合的“空间智能体”,让AI不仅仅只是一个算法工具,更能看得懂物理空间、学得会语义、做得了决策,真正助力城市管理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则基于通用视觉大模型,训练出具有3.5亿参数量的高精度遥感大模型。公司产品总监乔振民说,AI遥感大模型让海量遥感数据解译变得更高效,目前已应用于种植业监测、非农非粮监测、耕地用途管控、涉农信贷、涉农保险等领域。   一边是机遇,一边是挑战。   “以遥感卫星为例,其所产生的遥感数据呈爆发式增长,但数据挖掘能力却未同步提升。同时,共享渠道有限,限...
年度爆文